鸭肉的加工方法?

185 2024-01-29 05:35

一、鸭肉的加工方法?

清淡盐水鸭

1、原料选择

选用当年健康肥鸭,宰杀拔毛后,切去翅膀尖和脚爪,然后在右翅下开口,取出全部内脏,用清水冲净胴体内外,然后放入冷水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在浓度为10%的食品级磷酸三钠(TSP)溶液中浸泡0.5分钟,然后晾挂2小时待用。

2、盐渍腌制

将八角和食盐进行混合炒制,然后将食盐均匀的涂擦鸭体内腔和体表,用盐量为每只2公斤左右的白条鸭用盐150克左右。擦盐时要使体表和腔内的盐溶解后再复擦,并且注意刀口、头、嘴及大腿夹缝都要擦抹均匀。擦好后放入环境温度为0~4℃的室内堆码腌制24~48小时。腌制期间及时排掉卤水。一般掌握腌制程度为,鸭体表面洁白,用手指按压感觉肉质结实,几乎没有血水外渗即可。

3、入锅煮制

将锅内放足水,同时加入葱、姜、八角等配料。待水煮沸后,将腌制好的鸭放入锅中,开水很快进入内腔,然后一只一只取出鸭子,提头顶出腹腔内的热水,再将鸭放入锅中,让热水再次进入腔内,再依次将鸭胚放入锅中,压上竹盖等使鸭坯全部浸在液面以下,焖煮20~30分钟,锅中水温约在85℃左右。间隔30分钟后,锅内起火升温到水快微沸时,提鸭倒汤,然后再入锅焖煮30分钟左右。最后加热升温至90~95℃时,再次提鸭倒汤,焖鸭10分钟左右即可起锅。

4、特色

咸淡适中,口感诱人。

二、啤酒鸭肉家常做法?

1、鸭边腿清洗干净后剁成小块,这个鸭腿的肉还是挺多的,剁的时候我把肥一些的肉切掉了一部分,这样做出来啤酒鸭不会那么油腻;

2、冷水下锅,把剁好的鸭腿肉放到锅里,加上清水,上火煮开,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把鸭肉里的血沫煮出来,水开后,血沫都会浮在表面,方便撇去;撇去表面的血沫后,再煮1-2分钟,用漏勺捞起鸭肉,沥水备用;

3、换上铁炒锅,把沥过水的鸭腿肉放到锅里,同时放几片姜。铁炒锅里不用放油,这个鸭腿肉上还有一些肥肉,小火,煎一小会儿,油就能逼出来。如果鸭腿肉都是瘦肉,就放点油,炒香姜片后再放鸭腿肉翻炒2分钟左右。这个过程可以让鸭肉收紧,口感会更好;

4、倒入啤酒,一罐啤酒355ml,我开了两罐没倒完,大约用了650ml啤酒;

5、啤酒量没过鸭肉就可以了,啤酒在煮的过程中会把酒精挥发掉,做出来的啤酒鸭不会有酒精味,只会有啤酒的清香味道;

6、再倒入生抽酱油,生抽酱油可以帮助上色,让啤酒鸭色泽更诱人,生抽酱油味道咸鲜,多倒点,就可以不用再放盐了;盖上锅盖,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炖煮30分钟;

7、再次打开锅盖,锅里的水分减少,鸭肉已经入味上色,看起来很诱人哦!不过还没做完,继续往下看;

8、再来几块冰糖放到锅里,翻炒融化,我用的是黄冰糖,白色的冰糖也可以,实在没有,白砂糖或绵白糖也能代替;

9、冰糖融化后,大火收汁,汤汁里因为有了冰糖颜色会更好看,发亮,裹在鸭腿肉上特别诱人,吃起来口感鲜香,回味微甜,所以冰糖最好不要少。啤酒鸭做好了,可以出锅装盘了。

三、啤酒炒鸭肉做法?

原料:鸭子半只,啤酒1听,大料2颗,葱、姜、蒜、桂皮、冰糖、酱油、鲜红辣椒(作配菜用)各适量。

  做法:鸭子斩成小块,在烧开的葱姜水里焯烫去血沫。锅里倒少许油,放八角,桂皮呛锅,喜欢辣的可以放几个小辣椒。放鸭块进去炒,炒到鸭块表面焦黄发干,鸭油开始滋滋外冒,放葱姜蒜,倒入1听啤酒,放酱油,冰糖,盐,然后盖上盖子小火焖煮。直到啤酒快收干放入辣椒圈装点一下,炒到鸭块表面发亮就可以出锅了。

四、加工工艺流程要怎么写?

给点银子吗?

五、啤酒烧鸭肉家常做法?

食材:麻鸭1只,啤酒500ml,盐适量,老抽适量,大蒜2瓣,桂皮2片,八角几个,香菜 2稞,生姜一块,红尖椒 几个

烹饪步骤:

1、将宰杀好的麻鸭拔除皮上的小绒毛,洗净切块待用

2、将锅中上水煮开后,将鸭子倒入开水中焯一下,捞起待用

3、将锅洗净,烧热,加入适量的油

4、将焯好的鸭子倒入锅内爆炒!爆出油脂!

5、准备好调料

6、鸭子爆香后,将调料倒入锅中的油中爆炒一下

7、将啤酒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盐和老抽,盖上锅盖大火焖!如果是那种老麻鸭,就还要加水,不然烧不透的!

8 汤汁收的差不多即可

六、啤酒工艺流程?

啤酒的主要生产过程就是: 糖化——发酵——储酒——过滤——包装。 糖化的作用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外行理解不了,简单点说就是把大麦芽和大米等固体原料做成可供酵母发酵的麦汁,并添加酒花。

发酵就是让酵母利用麦汁中的糖类进行无氧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还有各种风味物质,把麦汁变成啤酒。

发酵完成后的啤酒通常还要再低温储存一段时间才进行下一步。

过滤就是把发酵完成后的啤酒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酵母)过滤除去,让啤酒清亮 。

包装就是把过滤好的啤酒包装成成品并杀菌

七、焊接加工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常见的焊接工艺有哪些?

八、茶叶加工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目前各地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机械工艺制作龙井茶已经十分普遍,但是究竟全程手工、机械与手工结合(简称机手结合)和全程机械加工(简称机制)龙井品质比较差别有多大,龙井茶加工的机械化在何种程度是合适的,尚无明确的定论。本文通过对手工、机手结合、机制三种加工方式的秋季原料龙井茶品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各加工方式成品茶的品质特点与工艺要点,为秋季原料龙井茶的标准化工艺提供实践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与设备(1)材料

2010年9月19日、9月20日在浙江嵊州采用品种为当地群体种和浙农117的四级鲜叶;2010年10月9日、10月10日在浙江新昌采用品种为平阳特早的五级鲜叶和翠峰的四级鲜叶。

(2)加工设备

嵊州试验采用叶峰牌6CM-75型电热控温龙井茶炒制机、民胜牌6CCB-7801型扁形茶炒制机,新昌试验采用远东牌6CCB-8881型扁形茶炒制机、银球牌6CCB-781型扁形茶炒制机。上述四种机型均为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在全省龙井茶产区都有较大的推广数量。

2.方法

(1)工艺设计

试验采用“全手工”、“机手结合”和“全程机械”三种目前实际生产中常见的龙井茶加工工艺,加工后分别取样。具体工艺如下:①全手工:摊青一手工青锅一摊凉一手工辉锅;②机手结合:摊青一扁形炒茶机机械青锅一摊凉一手工辉锅;③全程机制:摊青一扁形炒茶机机械青锅一摊凉一扁形炒茶机或摊青一扁形炒茶机机械青锅一摊凉一扁形炒茶机+往复式理条辉干机+滚筒辉干机机械辉锅(10月10日新昌)。

(2)试验方法

在新昌和嵊州均分别选择2-3名不同炒制水平的炒茶师(其中两地都选择了一位历届炒茶王),轮换利用当地两种机械加工生产龙井茶。

3.分析方法

(1)感官审评,参照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09。

(2)容重测定,将茶样倒入一定容积的容器中,反复震荡100下,用茶样将容器装满铺平,称重。重复5次。

(3)下沉速度测定方法,称2g茶叶,加200mLlOO。C沸水于玻璃杯中(杯总高140mm,内径56mm,底厚20mm),从开始倒水时开始计时,每个茶样做3次重复。

二、工艺对秋季龙井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1.工艺对外形的影响

从形状分析,工艺对秋季原料(中低档)龙井茶干茶外形有较大的影响,机手结合加工的龙井茶均高于机制茶。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紧条”效果较差,加工嫩度相对较差的秋季原料茶容易松空,形成过于宽大、松空的外形特征,机械青锅后用手工辉锅有利于茶条的收紧和磨光,提升了外形品质。新昌试验点在第二天的机制加工试验过程中,机械辉干增加了往复式理条辉干与滚筒辉干,增加了具有“紧条”功能的往复式理条辉干与滚筒辉干,机制的龙井茶形状有了很大的改善,结果见表1。

从表1看,手工茶在试验中的品质排列不稳定,由新昌平阳特早制得的手工茶形状明显优于机手结合和机制茶;其他的低于机手结合或机制茶,分析其原因与炒茶师工作时的精神状态及制茶水平有关,试验第一天,炒茶师精神饱满,为了体现自己的加工技术,手工加工时特别认真,精工细作,加工的茶叶品质较好;经过一天10多个小时的劳累,第二天,手工茶的质量水平相对明显下降,两地的试验结果都排在最后。

与干茶形状相比,三种加工方式所得成茶在干茶色泽得分上的差异要小于外形(见表2)。整体来看,由于叶绿素含量高,秋茶色泽的嫩绿度无法与春茶相比。除10月9日制作的嵊州群体品种外,机手结合茶和机制茶的色泽好于手工茶;浙农117品种机手结合茶和机制茶得分差异不明显,其余的品种均为机手结合茶得分高于机制茶。

从外形试验结果看,在无法保证炒茶人员都具有极高的炒制水平与饱满的精神状态时,机手结合和机制茶的中低档龙井茶质量优于手工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考虑,机制低挡龙井茶的生产方式既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也能缓解未来缺乏茶叶炒制人员带来的困境,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工艺模式。2.工艺对内质的影响

工艺对内质感官品质的影响见表3-5。从表3对不同产地品种秋季龙井感官审评后的汤色评分进行分析发现,基本为机制茶得分最高,手工茶次之,机手结合茶再次之。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机制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所受摩擦与压力较小,细胞破碎率低,在相同条件下水浸出物低,汤色相对清澈

明亮。机手结合茶在辉锅过程中出于整形和理条的考虑,茶叶受压和摩擦较重,导致机手结合茶的细胞破碎率较高,汤色偏黄。

从表4对不同产地品种秋季龙井感官审评后的香气评分进行分析发现,机制茶、手工茶、机手结合茶的评分差异不明显。但感官分析风格存在一定差异,机制茶由于青锅温度和投叶量的影响,如果加工不当,香气出现稍偏青的比重加大;加工较为适度时,在相应的辉锅温度下,香气呈现出或清香或高爽的品质特点;如果青锅温度偏低,辉锅时火工较足,则茶叶呈现出既有青气,又有火工的品质特征。根据近几年对机制龙井茶的审评与生产实践,以及这次比较试验茶样的审评,笔者认为不同制茶机虽然在具体操作上略有区别,但是机制茶的整体风格仍较为相似,即有杀青不够透的品质特征表现。由于中低档秋季原料制作龙井茶受其原料特点所限,不可能呈现出嫩香等良好的品质,因此只需要最终成品茶的香气纯正,具有令人愉悦的茶香即可。目前手工茶和机制茶均能做到这一点。

从表5对不同产地品种秋季龙井感官审评后的滋味评分进行分析发现,基本为机制茶得分最高。机械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所受摩擦与压力较小,细胞破碎率低,具有收敛性的多酚类物质浸出相对较少,因此,滋味相对较淡薄且较醇。机手结合茶和手工茶的细胞破碎率较高,滋味的浓度明显高于机制茶,以浓、尚浓、尚醇、略涩等评语为主,感官审评时得分较低。

三、工艺对龙井茶容重的影响

茶叶容重反映了茶叶成茶的紧实程度。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容重越大,表示茶叶紧实程度高,大小长短较为匀整,通常嫩度较好的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紧实程度高。从表6看出,嵊州茶样制作时间早于新昌茶样,嫩度略好,其样品的总体容萤大于新昌茶样。四种原料基本为手工茶容重大于机手结合茶大于机制茶,这说明三种加工方式在加压和理条成形方面存在区别,机制茶扁度尚可,但茶条的尖削度较差,宽而松空,因此容重最小,机手结合茶介于机制茶和手工茶之间。嵊州浙农117原料制成的手工茶容重低于机手结合茶和机制茶,其外形评分也较低,再次说明手工加工方式受人为影响很大。

四、工艺对冲泡后的龙井茶

下沉速度的影响茶叶冲泡后的下沉速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茶叶的身骨轻重及表面积大小。一般来说,下沉速度快的茶叶身骨较重,表面积较小;下沉速度慢的茶叶身骨较轻,表面积较大。对不同工艺秋季龙井茶的冲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表7),手工茶冲泡后的完全下落所需时间短,机手结合茶下沉速度次之,机制茶下沉速度最慢。全程机制茶外形扁平轻飘,表面积大,冲泡后容易呈团块状漂浮,不易下沉,品饮不便。分析不同品种与等级间产生的冲泡下沉的差异,笔者认为与鲜叶原料的嫩度即等级相关性更大。原料老,叶表面角质层厚,叶质硬,不容易成形,外形偏宽大,冲泡时浮力大,且叶片吸水慢,因此,原料老的机制茶叶更易飘浮在水面。

五、小结与讨论

通过本工艺试验可以看出,成品茶感官品质手工加工的品质变化较大,说明其易受炒茶师的技术与精神状态的影响。机手结合与机械加工方式制得龙井茶品质较稳定,更适合标准化规模生产,机手结合总体水平接近或优于手工加工的茶叶水平;机制茶的内质水平接近或优于手工加工的茶叶水平。一机到底的简单全程机械加工的产品在外形的形状上过于宽大松空,对品质形成不利;增加了往复式与滚筒式的辉干机的机械辉锅工艺对外形的形状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但在试验过程中笔者体会到,目前的往复式与滚筒式的辉干机比较简易,操作技术不好掌握,容易出现次品茶,现有的辉干设备有待改进。

从试验茶冲泡后的沉浮情况看,机制茶不易下沉,冲泡后常常成团块状漂浮于茶杯水面,对品饮造成不便,而手工茶和机手结合茶冲泡后,较快下沉到玻璃杯底部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相对便于品饮。如何加快机制茶冲泡后的下沉速度,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之一。

秋季中低档原料相对于春季原料存在着水分含量低、具有收敛性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等特点,秋茶的滋味口感普遍不如春茶鲜醇,无法加工出春茶所具有的嫩香等香气特征。秋茶的市场售价和春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异,考虑到人力成本等因素,结合这次比较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对于秋季原料龙井茶的加工,没有必要追求纯手工制作,但是如要完全采用机械加工,还需要对辉锅的机械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九、石英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采集:玻璃、石英、树脂等原辅材料的采购。(1)树脂(2)石英砂

2、选料:利用风机、除铁设备、人工挑选将颗粒原料中的杂质、铁屑等清除。

3、配料:选料完毕后,将材料运入混料系统。材料在无重力混料机中充分混合,消除材料色差及颗粒不均匀问题。混料完毕后,输送至对应配料仓,生产时由配料系统自动配料。

十、鱼胶加工工艺流程?

1、浸料:鱼鳞应选体积较大的鱼类为好。为便于加工,必须先按类挑选,然后经过浸碱、浸酸、浸灰、中和四个工序。浸碱:采用浓度5%的烧碱溶液浸泡5分钟,除去鳞上的油脂并使鱼鳞膨胀。用清水冲洗至不含碱味。然后再用稀盐酸溶液浸泡4次,称为浸酸,时间20-24小时,其中第1次宜短、第4次则长。浸酸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再放在0.2%-0.4%的石灰水中浸泡,称为浸灰,时间10-14天,最后洗净,用稀盐酸中和。

2、熬胶:经过上述处理后,即可将鱼鳞放在蒸锅内熬胶,连续熬煮数次,使胶质提净为止。熬煮温度以60-70℃为宜,每次熬煮时间为2-3小时,用水量为鳞量重的1-1.5倍。

3、干燥:熬胶后,取出胶液,用滤布趁热过滤,分装在浅盘中,使之冷却,凝固成胶冻,用刮刀将胶刮成厚0.5-1厘米的薄片,放在干燥室内进行干燥,即得成品。

二、鱼鳔胶的制作法。鱼鳔是一种名贵的副食品。可在加工鱼类时从腹内摘下,经过剥除血膜洗净晒干。鱼鳔胶的加工方法:将鱼鳔先用浓度1%-1.5%的明矾水浸泡5分钟,以除去黏液。再用剪刀剖开,使之成为片状。若是盐腌鱼鳔还要用清水浸渍,使其脱除盐分。洗净后摊在布上,置于压榨机上压除水分,然后将鱼鳔片均匀地拉长呈带状。用湿布包上,再用圆木棒或其他碾压设备反复碾压至完全贴合平整。最后置于阳光下晒干即成鱼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